首次!拓普基因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鹏教授多角度揭示微乳头状粘液乳腺癌的特征!
2020年06月12日

在纯粘液性乳腺癌(PMC)中,可见微乳头状特征,称为微乳头粘液乳腺癌(MPMC)。但是,从形态、临床或遗传角度比较,MPMC可否被划分为与PMC不同的类型仍存在争议。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孙鹏教授团队与拓普基因合作,回顾性分析了161例粘液性乳腺癌病例,比较分析了MPMC和PMC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特征和基因组变异特征,揭示了MPMC在形态、临床和分子学水平上与PMC的差异。相关研究成果1发表于病理学top期刊Modern pathology(IF= 6.365)。拓普基因科研团队钟再选博士为共同一作。

研究成果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5-2015年间收集的161例粘液性乳腺癌病例(图1)。所有的患者均未接受过新辅助化疗。PMC病理学特征为90%的粘液区细胞小而均匀,细胞外黏液内漂浮,无微乳头样结构,而在MPMC中,至少1%肿瘤区域存在微乳头样结构。在本研究中,MPMC在粘液性乳腺癌中占比19.9%32/161),并表现出极好的观察者间一致性(ICC = 0.922)。与PMC患者相比,MPMC患者的年龄较小、具有更高的核级、更频繁的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MPMCHER2扩增比例比PMC高(28.1% vs. 3.1%; p < 0.001),Ki67指数也较高(Ki67 > 15% 阳性,31.2 vs. 13.2%, p = 0.049)。

图1.病例筛选流程


本研究通过长期随访比较了MPMC组和PMC组的预后情况。MPMC组随访时间为14-109个月,中位数为52个月;PMC组随访时间为12-192个月,中位数67个月。生存分析表明(图2),在无配对和配对队列中,MPMC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比PMC(p < 0.001; p = 0.002)。此外,在非配对队列中,MPMC患者的远端无病生存期(DDFS)比PMC低(p = 0.024)。



2. MPMCPMC组的PFSDDFS生存曲线

21基因分析结果表明(表1),MPMC组复发风险评分大于PMC(中位数,30.58 vs. 19.32),但是两组无显著差异(p = 0.185)。此外,研究也发现MPMC患者从化疗中获益的比例高于PMC患者(93.3% vs 66.7%),两组的获益率也无显著差异(p=0.076)。


1. PMCMPMC的复发评分比较化疗的中获益的比例

为探究MPMCPMC的突变图谱,研究对21例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体细胞变异结果分析表明,MPMCPMC均显示出较低的肿瘤突变负荷(TMB)。GATA3SF3B1TP53基因突变为MPMC中常见突变,而PIK3CA突变仅出现在PMC中(图3



图3. MPMC 和PMC的体系突变图谱

拷贝数变异分析显示,MPMC具有17q20q的扩增以及17p的缺失,而PMC6p区域出现扩增。由于MPMC具有比PMC更强的淋巴结转移和侵袭的特征,因此本研究尝试从基因组学角度探究潜在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MPMC中,出现突变和拷贝数变异的基因显著地富集于PI3K-AktmTORErbBFocal adhesion通路(图4),这些通路与肿瘤的增殖、迁移、侵袭密切相关。因此,上述通路的异常可能是导致MPMCPMC更具侵袭性的原因。


图4.MPMC中异常的信号通路


结论



本研究首次从多个角度综合比较MPMCPMC的异同,探究了MPMC具有更强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能力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扩大研究奠定了宝贵的数据和理论基础,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Sun, P. et al. Mucinous carcinoma with micropapillary features is morphologically, clinically and genetically distinct from pure mucinous carcinoma of breast. Mod Pathol (2020).